学年末的一些总结以及一些个人状态记录。
  研究生第一年的生活已经接近尾声。在这一年当中,我找到了神秘未知而又有意思的东西,可以源源不断地填满我的好奇心。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找到一些抽象泛用而又不失细节的事物,是困难的,但是又是有意义的,是值得任何一个人类为之奋斗一生的。

回望围炉初心

去年开始这个围炉想法的时候,正处于“选择道路”的收敛之后,我需要的,是将注意力尽量收拢到自身,去寻找一些目标,不管是星辰也好还是烛火也罢。

在这第一个学年的接触中,我开始发现并且深刻意识到,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个人的力量在庞大无尽的未知面前是如此的渺小。想法总是很多,而想法的现实投射总是困难的,正如理论和实现之间总是夹杂着数不清绕不明的繁杂细节。

因此,我们成为人,成为团队,成为一个集体,去分担这些细节带来的困苦和折磨。寻找知己,构建团队,在更大更高的目标面前,似乎比个人发展更加重要。

可是这又陷入了另一个怪圈,自古就有伯牙子期之惺惺相惜,要找到有着相同品味、相似能力、相容性格的知己是如此得困难。我常常在 避免曲高和寡,和 保持自己的个性和追求 之间反复沉沦。有时候我又常常在想,到底是我过于刚愎自用、过于坚持自我,还是环境不适合自己?至少每个人都是片面的,只不过片面的环境,或正交或平行,不同的交角成就了不同的高度。

一些新的问题

最近被赋予了新的评价:无师自通。
其实我个人并不认为这个是一个褒义的词,尤其是用在专业知识技术领域。无师自通,往往意味着没有方向,得不到集中的指导,而需要依靠自己去走曾经无数人走过的坑、去尝曾经无数人尝过的苦,是一种无奈,是一种不甘。

其次是,被期望成为一个管理型人才。我也并不抵抗这种倾向,技术人员的一个相对较好的归宿就是组织管理其他的技术人员。同时,成为一名合格的leader,也是我自身期望的未来之一。然而我见过太多的所谓"leader",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不过硬,也不能正确认识到理论想法与具体实现的跨越需求和现实能力之间的矛盾,开始不负责任或另有目的地瞎指挥。

我不想成为这样的人,我希望谦卑、可靠、有魅力,是我作为一个未来leader所能够展现给团队的。同时,我依然不想放弃目前的学生身份,至少在物质金钱方面,学生依然是我目前仍能包容和接受现实的一个重要的披风。

当前来说,作为学生,我的主要任务是尽量拓宽自己的 T 型技能树;而作为一个人,我需要尽量表达感性,结交更多有趣的人,通过经历的堆叠去提高自己对他人的存在感的辨识,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无论是善意的还是心怀鬼胎的。这些才应该是那些“大人们”推崇的——所谓的 情商

最后,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类型。人有七情六欲,也要柴米油盐,也因此就有了家人、亲人、朋友、偶像、同事。对不同的关系,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模式是不同的。分层分级的关系也构成了我起伏的生活,有的人能够从同事变为朋友,而有的人不能。这个过程是如此地捉摸不定,又是如此地自然而然。

我无法成为中央空调式,对所有和我有关系的人都保持较高的热情。对于与我有关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我需要保持对反馈的敏感。正如我曾经好奇,作为老师,重复地送走成熟的桃,再回头接纳青涩的李,不会觉得厌烦吗?

高尚的老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这是来自内心的反馈;形而上的老师,将三尺讲台作为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来自柴米油盐的反馈;无形的老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他们的反馈来自哪里呢?在我们的周边,这种无形的师生关系,无时无刻都在被动地发生。哪怕只有一分一秒,这种影响却是永恒的。

现在有某种声音,认为我就应该在没有反馈的环境下,主动得去影响其他人,去影响后辈。我只能说,在成为老师这一方面,我不高尚,我也没有形而上的奖励,我有的只是对主动求知的支持,对怀抱无穷热情追求优雅真理的欣赏。其他的我做不到。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是你去,而非它来。